台湾赛事式微 选手西进已成趋势
听到嘟嘟要转往中国发展的消息,并不让人感到吃惊。选手,需要赛事来淬炼自己,对这位台湾车坛冲刺的第一把交椅,自然也不例外。随着国内的赛事越来越少,选手的眼界也不能局限于台湾,毕竟,不是每一位选手都能有充沛的资源,已落幕的台湾运动会固然意义重大,不过从选手的角度来说,更象是两年一次的赌注。
虽然南征北讨习以为常,但长驻中国前仍不免挣扎
赛事是刺激选手进步的原动力
除了检测训练成果,台湾运动会,更是选手人生的选择题,经过一整年的拼搏,每两年,车手就要开始斟酌,该如何规划自己的下一步,西进成为其中的选项之一。嘟嘟说:“不仅是台湾的选手去,很多国外的车手,包含欧美、澳洲的车手也都转往中国发展。”民间结合官方,中国赛事的高规格,每一场都有如台湾自行车界的国家级赛事,让全世界的车手兴致勃勃。
巫帛宏是台湾运动会场地全能赛的金牌得主
“出赛的频率是怎么样的?”
“最少一个礼拜1~2场,一年希望至少30场以上。”
要知道,嘟嘟说的这个数字,甚至还不包含台湾俱乐部联赛,也并非UCI注册车队,所参与的亚洲巡回赛(如常见的环青海湖、环海南岛等),30场单纯是就自行车品牌,以及地方单位所举办的比赛而言,当地的赛事数量之充沛可见一斑。除此之外,表现杰出的车手,还会受到现场的车探、经理关注,就年轻的车手来说,不失为未来挑战大舞台的机会。
对年轻一辈的车手来说,中国是看得见的舞台
选手的生计仰赖赛会奖金支持
中国的俱乐部车队规模日益茁壮、赞助的厂商也越来越多,自然能提供队员们更好的资源,薪资、交通与赛事报名,都由车队一手包办,让选手没有后顾之忧。毕竟,轮上的梦想,不能一直靠家人支持;现实的是,大陆一场赛事的奖金,就等同于台湾俱乐部车手半年的收入,纵使车手有长年累积的硬底子,不少车手还是不得不面临提早退役的选择题,西进,似乎成为延续职业生命的唯一解。
今年的他,也曾于环台赛再披台湾代表队战袍
“除了中国,还有其他国家适合发展吗?”
要知道,自行车运动除了车技,文化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;其中,语言就是最基础的日常生活。与国际车手相比,有意前往中国发展的选手,共通的语言,会是我们切入的优势。
以往是高雄、大陆两处跑,明年的嘟嘟将以深圳为中心,虽然离乡背井,与家人的生活还是能够紧密联结。
台湾的自行车运动人口依旧稳定,但竞技运动的赛事受到其他活动的压缩,发展呈现停滞,甚至有逐年递减的迹象。不过,选手的培育不会停止,有了冯俊凯、朱梵心等车手打头阵,现在又多了巫帛宏这位指标性的车手,为后进的学弟、妹们开创新路,看见可以全心投入的未来,固然值得欣喜,只不过,他们的未来不在台湾。
这次启程,嘟嘟给自己一年的期限